足迹
崇祯通宝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510章 藩王(第1页)

随着张献忠逃入深山,李自成逃回关中,大明朝内部暂时安定下来。崇祯知道这一切都是表象,他和大明朝都不能松懈。一旦松懈下来,敌人就会在他背后捅刀子。敌人都有谁呢?崇祯伸出手指自言自语道:“首先是李、张二贼,其次是大大小小的响马土匪。还有贪官污吏,士绅地主等。”“不对!”崇祯忽然抬起头,想起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。藩王!想到这,崇祯对着王承恩喊道:“传旨,让礼部尚书和户部尚书来一趟乾清宫。对了,告诉范景文带着玉碟来。”之前他就一直想整顿藩王问题,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迫往后推迟。现在是时候将这件事放在桌面上谈了。大明朝最有钱的人确实是藩王,尤其是福王,蜀王这类代表性人物。他们的财富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。但这类人毕竟是少数,很多宗室并不富裕。大明朝藩王宗室人数多吗?多,但是拿宗室俸禄的并不多。大明朝登记藩王宗室户口的东西叫玉碟,想领宗藩俸禄需要向朝廷申报户口,朝廷核实无误后会登记在册然后按时发放俸禄。嘉靖八年,玉蝶人口总数八千二百零三人。万历二十二年,玉蝶登记的人口数量是十万零三千,实存六万两千余人。万历三十二年玉碟登记人数大约是十三万,实存八万多。(万历二十二年和万历三十三年的数据出自徐光启的《处置宗禄查核边饷议》。佐证这个数据的还有《明神宗实录》,万历四十年叶向高上书曰:万历三十三年玉碟宗支共一十五万七千余...)天启崇祯年数据不可考,但总数应该不超三十万。别小看这几十万人,他们每年领取的俸禄高达五六百万两。就这五六百万两银子,还是朝廷“优化”过的数量。大明朝这帮文臣里面确实有能人,最早藩王宗俸七成给实物(一般情况下都是米),三成折钞。成化弘治时期为了减轻朝廷负担,藩王宗俸改为五成实物五成钞。嘉靖时期又改了,宗禄多的三成实物七成钞,宗禄少的四成实物六成钞。万历朝又又改了,藩王宗俸统一变为两成实物,八成折钞。这里的钞既不是银子,也不是铜钱,而是大明宝钞。是的,堪比废纸的大明宝钞。明朝初期还有点用,到了后期擦屁股都嫌硬。朝廷除了要给藩王宗室支付俸禄外,还有其他各种费用需要支出。包括但不限于:亲王的结婚费用,去往封地的路费,封地城池的修补加固,王府修建费用,祭祀费用等。以福王为例。他结婚耗银三十万两,修建福王府花了五十万两,封地给了四万顷!由于河南实在没有那么多地,万历最终赏赐给福王两万顷地。而这两万顷地里河南承担一万一千二百十顷,山东承担一千二百八十顷,剩下的交由湖广承担。.没主的地还好说,有主的地需要朝廷花钱买回来再交给福王。这还没完,王府的徭役也需要朝廷负担。有瓦工,乐工,牲户,屠户,仪仗等等...这些费用加起来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实际上藩王宗室并不靠宗俸挣钱,毕竟那玩意屡有拖欠,而且分到每个人手里并没有多少钱。他们是靠藩王宗室的特权来挣钱的。这玩意在历朝历代都好使。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插足商业。虽然朱元璋明令禁止宗室经商,但明朝中后期各种商业行为里都有宗室的影子。在封地内搞盐,茶,酒,皮草专卖行为...福王曾向万历皇帝奏讨淮盐三千引,在封地内售卖。为了卖高价盐福王让地方官府发布禁令:封地内盐商不许卖其他地方的盐,只许卖福王府的盐。万历宠爱福王,对这种压榨百姓吸朝廷血的行为不但不加以制止,还默认支持。可见万历皇帝的昏庸。还有更过分的,有些宗室成员伙同地方官员沿途拦路设卡,征收过路费,美其名曰“地方关税”。这些行为不但伤害了百姓,更让朝廷利益受损。崇祯不能忍!两刻后,范景文和方岳贡急匆匆赶了过来。看着他们走路带风的样子,崇祯知道这两位尚书很忙。现在已经是九月末。范景文忙着来年春闱(会试)的事,而方岳贡忙着安排各地衙门收购粮草运往边关。礼毕后,王承恩率先看向范景文:“范尚书,记录藩王宗室人口的玉碟带来了吗?”范景文轻咳一声:“没带。”“哎?你...”王承恩开口打算指责。结果还不等他的话说出口,范景文抢着说道:“玉蝶太多了没法带,所以我把里面的数记了下来。”王承恩顿时被呛了一脸灰。他有些懊恼的看着范景文,试图用言语来反击对方。可是想了好一会也没找到合适的词来反驳,只能无力地瞪了对方一眼。其实这是王承恩自己的问题。崇祯话里的意思就是要数据,而不是要所谓的玉碟。王承恩第一句话就问错了。范景文是故意挑事吗?非也!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想告诉崇祯王承恩能力不行,有合适人选的话尽快换人。一个合格的秉笔太监是不会被内阁阁臣问的哑口无言的。崇祯不会换掉王承恩。他不需要王承恩有多少能力,只需要对方足够忠心即可。崇祯招手让王承恩退至身后。王承恩还不是这帮老狐狸的对手,得由他这位大明皇帝亲自出马才行。“范尚书,藩王宗室现有多少人口?”“回陛下,玉碟登记在册有二十七万四千余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