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双面间谍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57章 语言艺术,变废为宝(第1页)

“苏总管,开始吧,让老夫听听你的高招!”曹深脸上露出了笑容,显然觉得自己赢定了。其他人此时也都将目光落在了苏尘的身上。这次的赌注不可谓不大啊。苏尘要是输了,只怕是一点翻盘的希望都没有了。苏尘闻言淡淡一笑,开口说道。“方才我已经说了,百姓们之所以会觉得惶恐,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。”“曹尚书刚才也说到了,如果直接将真相告诉百姓们,不仅不会让他们安心,反而会激起他们心中的不满。”“觉得陛下偏一人而弱天下。”“可是你们就没有想过换个说法吗?”换个说法?众人听到这番话,脸上纷纷露出了疑惑之色。这还能换个说法?曹深更是眉头紧皱,对着苏尘说道。“苏总管,都到这个时候了就别卖关子了。”“你若是有办法,直接说出来,在座的诸位自然可以判断可行不可行。”“你这样遮遮掩掩的,反而落了下风。”苏尘含笑点了点头,说道。“语言是一门艺术,陛下昭告天下的诏书当中,可以将重点放在为臣子报仇之心上,可以将重点放在陛下的仁爱之上。”“诸位试想一下,若是百姓们得知皇上为了一个臣子,竟然能够做出封锁京城的壮举,他们会怎么想?”“他们是不是会觉得咱们陛下是一个仁爱的皇帝。”“一个如此仁爱之君,百姓们还会感觉到惶恐吗?”“苏总管这话未免有些太过可笑了吧。”苏尘这话一出,曹深直接出言反驳:“自古人心难测,你凭什么就觉得百姓们会想到皇上是一个仁爱之君,而非一个不识大体,偏爱于你的君王?”曹深这话算是将所有人内心的疑惑都问了出来。没错,苏尘凭什么就能肯定这些百姓会按照他所说的这样去想?苏尘摇了摇头,说道。“我方才已经说了,语言是一门艺术。”“百姓不往这个方向去想,难道我们就不能引导了吗?”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诏书的最后一句话,以陛下的口吻说。”“凡有贼人敢于我大炎国境内伤我国人者,不管他是何人,来自何处,朕必拼尽全力,虽远必诛!”“诸位觉得这话一出,百姓们会怎么想?”苏尘这话一出,大殿之中所有人都开始思索了起来。这话不可谓不霸道啊。如果真的在诏书的最后加上这么一句话。百姓们还会觉得皇上此举偏心吗?很多人忍不住的将自己代入到了百姓的角色当中,幻想着自己第一次看到这篇诏书的感觉和想法。特别是宰相叶建,此时更是闭上眼睛开始模拟起来。过了不一会儿,他眼睛刷的一下睁开。随后便是一脸赞叹的看着苏尘。奇才!这就是他所谓的语言的艺术吗?刚才他在脑海中幻想了一遍,如果他是一个百姓,他不仅不会觉得皇帝偏心。反而会觉得这是一个有担当,有血性,充满仁爱,匡扶国威的皇帝!他根本就不会去想皇上的偏心。反而会被这最后一句话调动体内的热血,与皇帝同仇敌忾,恨不能亲自出马找出刺杀苏尘的人,杀之泄愤!随着叶建明悟之后,渐渐的,越来越多的官员纷纷从幻想之中醒过来。无一例外,所有人都是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苏尘。这原本无解的局面,就被苏尘这样轻描淡写的化解了。仅仅就用了一句话!!语言的艺术!所有人都开始重视起来方才苏尘说过的这句话。仅仅一句话,竟然能够改变成千上百万人的想法。好一个苏尘!他人都明悟了,曹深这个吏部尚书岂能不懂。他这时候脸色漆黑如墨,难看无比。高坐于龙椅之上的帝姬此时眼中爆发出一道精光。她是一国皇帝,看得比这些普通官员更加的长远。苏尘这番话不仅不会让百姓们多想。更重要的是能够凝聚民心民意!犯我大炎者,虽远必诛!多么霸道的一句宣言!这话从她这个大炎国的皇帝口中说出之后,带给百姓们的,是无以伦比的自信!她这话就相当于是给了全天下的百姓一个承诺。我大炎国人只要没有得罪他人。若是有人敢来伤害你们。不仅仅是指官员,而是大炎国的所有人。凡有一人被伤害,她这个做皇帝的,必会为他们出头!哪怕被伤害的这人只是一个平头百姓!试想一下,这将带给他们多大的自信,带给他们多大的自豪!有这么一个皇帝存在,他们岂能不团结,岂能不齐心!苏尘看着众人的反应,嘴角一勾,继续开口说道。“想必诸位心中已经有了答案。”“按照本总管的说法去做,不仅不会让大炎国百姓暴乱,反而会让他们前所未有的凝聚!”“会让他们的民心空前绝后的凝聚。”“会让他们自豪,自信,会让他们拥护陛下!”苏尘这话一出,没有任何人开口反驳,刚没有一人出言否认。没错,如果真的按照苏尘所说的去做,这件事情瞬间就从坏事变成了好事儿。这不仅不会激发民愤,更是能够像苏尘所说的一样,凝聚民心,让所有人都自发的去拥护皇上!曹深此时心中是有苦说不出啊。明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,可在苏尘的手中,偏偏就化腐朽为神奇。坏的事情一个也没有灵验,好的事情统统发生。这……他找谁说理去?他只觉得心里面有一万头草泥马狂奔而过,将他践踏得体无完肤。苏尘这时缓缓的转动目光,看向曹深,笑着问道。“曹尚书,怎么样?”“现在还觉得这个事情无法解决吗?”曹深脸色难看到了极点,他缓缓的深呼吸一口气,垂首说道。“这次,是苏总管胜了。”“可是老夫始终觉得,日后若是有这样的事情,还是三思而后行吧。”“毕竟不是每一次都能够这样完美解决,日后,还请陛下三思!”